2024年以来,四川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党委确定了以“兜底子、结对子、领路子、压担子、搭台子”为重点的“五子育苗法”,精准赋能青年员工,下好航天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先手棋”。
兜好底子,青年扎根有定力
为使薪酬更具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人才引进质量,达到“引凤入巢”的实效,公司专门针对新引进的重点高校对口专业应届毕业生明确起薪标准。同时,落实引进人才安家费制度,结合建筑企业实际设立安家补贴、明确服务期限,并为新进人才租赁员工宿舍、安装空调等生活设施,让人才“安家”又“安心”。公司2024年引进了一名重庆大学土木工程研究生,成绩优异但家庭较为困难,起初比较担心上班后无法改善家庭状况,公司按照“一人一策”提高其起薪标准,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使他迅速适应并安心工作,上岗后不到3个月就代表所在项目部在公司“质量验收”技能比武中获得三等奖。
结好对子,青年成长有助力
建筑企业在多地同时施工的情况下,对于一线员工的调动较为频繁,真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虽然这是建筑企业的常态,但对于公司“师徒结对”活动的持续开展带来了困扰,师傅是骨干,因公司其他项目建设调走了,小徒儿怎么办?2025年,公司党委以问题为导向,建立了“双导师”机制,公司为新进员工指定一名业务导师,当原师傅调动时,项目支部及时为徒弟重新指定一名师傅。同时,项目支部书记担任其“思想导师”,在整个项目建设期内,始终在其成长路上“一路相伴”,不断提升新进员工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为其提供实打实的“情绪价值”。
领对路子,青年成长有方向
公司党委坚持“人尽其才、才尽所用”的人才管理理念,责成人力资源部和各支部为每一位新进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青年将自身专业、特长和意愿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进一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让青年认识到自己才是个人发展的主要责任者,不断提升个人职业能力,从而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公司党委强调“相马”也“赛马”,细分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施工技术、造价管理、成本管理、综合管理等数十个青年成长“赛道”,每年组织青年考取执业证书和申报职称,并落实职级晋升机制,让更多“千里马”在适合自己的不同“赛道”中竞相奔腾。
压实担子,青年实践有动力
公司注重更多地把青年人才放在“难干”的岗位上、“吃劲”的岗位上,放在实施重大工程、特殊工程等急难险重任务的前沿,引导青年人才甘于到项目建设一线实践锻炼。同时,通过在公司本部各部门之间、部门与项目部之间以及到上级或兄弟单位挂职交流等方式开展岗位交流,不断丰富青年人才从业经历,增强大局意识,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此外,公司还创新开展一线青年人才表现“后评价”工作,在项目完工后对他们进行分类评价打分,根据评价情况决定下一步工作安排,给青年人才适度“加压”,保持他们的干事创业激情。
搭好台子,青年发展有盼头
公司党委大力开展年轻干部选拔工作,注重将德才素质优秀、工作业绩突出的青年人才选拔进领导人员队伍,五年来公司在300余名职工中选拔80后、90后年轻干部10名。在公司中层领导人员中,42岁以下的占59%,历经一线淬炼成才的占69%。同时,公司创新实施项目核心团队管理模式,成立多个以年轻项目经理为“领头羊”的项目建设核心团队,持续培养懂管理、会经营、善沟通、讲规矩的新时代项目经理队伍。公司党委还在“十四五”期间持续实施“青砼”育才工程,着重打造领军人才“前锋队”和拔尖人才“预备队”两支队伍,落实“揭榜挂帅”和考核激励机制,鼓励他们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企业持续创新。五年来,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获得国家级QC成果20项、省级QC成果29项、省级工法7项,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82项。(张娜)